












最新內容
http://www.86xian.com 發布日期:2013-12-10 中關村多媒體創意產業園 關注度:
http://www.bjmmedia.com.cn
“今年以來,全國累計有64家個人對個人(P2P)網絡貸款平臺出現提現困難或倒閉,其中浙江以16家居首,廣東9家次之,安徽、湖北、內蒙古的‘問題平臺’占當地平臺總數一半以上。”廣東互聯網金融協會(籌)秘書長朱明春日前表示。
近期發生的網絡貸款平臺“倒閉潮”,引發互聯網金融界人士高度關注。自10月起,全國各地P2P網絡貸款平臺在經歷爆發式的大增長后,目前正面臨著接連倒閉的尷尬局面。“國慶假期過后幾乎每天倒閉1家,11月平均每天就有1個平臺出事。”一位業內人士表示,“一般倒閉的都是新上線不久的網絡貸款平臺,主要原因還是管控不住自己的風險。”
無準入門檻、無行業標準、監管不到位……不少業界人士在指出P2P網絡貸款平臺的“先天不足”后表示,P2P行業風險正在不斷加大,亟須行業自律和加強監管進行“后天”補足。
對此,P2P行業自身已開始著手建立行業標準。據了解,廣東互聯網金融協會(籌)已選舉產生組織機構,正等待政府批文,將于近期掛牌;北京市也計劃成立互聯網金融協會,而P2P行業即是其中的有效組成板塊。此外,中國小額貸款聯盟目前已經建立了P2P機構行業自律公約。另據知情人士透露,近期監管機構對P2P行業的調研正在密集展開,前期調研結果已上報監管層,未來國家層面可能會出臺相關的監管政策。同時,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新老P2P企業也在嘗試構建各具特色的網絡貸款風險防控體系,為互聯網金融信用體系建設積極探路。
P2P行業洗牌加速
作為構成互聯網金融體系的主要模式之一,P2P與第三方支付、眾籌及大數據金融風格迥異。按照業界定義,P2P網絡貸款是指通過第三方互聯網平臺進行資金借、貸雙方的匹配,其平臺盈利主要是向借款人收取一次性費用以及向投資人收取評估和管理費用。
目前,對P2P網絡貸款還沒有嚴格意義上的概念界定,其運營模式亦尚未完全定型,有業內人士將之歸納為3種。一是純線上模式,其特點為資金借貸活動都通過線上進行,不結合線下的審核,審核措施通常為視頻認證、查看銀行流水賬單及借款人身份證等。二是線上線下結合的模式,即借款人在線上提交貸款申請后,由平臺通過其所在城市的代理商采取入戶調查的方式審核。三是債權轉讓模式,即由平臺作為中間人對借款人進行篩選,以個人名義進行借貸之后再將債權轉讓給理財投資者。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認為,債權轉讓模式目前仍處于質疑聲中。
事實上,自2007年國內首個P2P網貸公司出現以來,關注與質疑的目光就沒有離開過P2P行業。6年來,這一行業在關注與質疑中實現了平臺數量和貸款總量的高速增長。據統計,近3年P2P網絡貸款平臺數量以400%的速度增長,進入2013年以來更是進入加速生長期。
“2010年全國才有20家網絡貸款機構,而到了今年年初,網絡貸款平臺平均每天增加1-2家。預計到今年年底,全國網絡貸款平臺有望突破800家。”國內最大的第三方網貸資訊平臺網貸之家創始人徐紅偉介紹說,“網絡貸款平臺總成交量以每年500%的速度增長,2010年為6億元,預計2013年總成交量將達1000億-1200億元,5年后中國網絡貸款成交量可能會超過10萬億元。”
然而,在數量和貸款規模快速增長的同時,P2P網絡貸款平臺的洗牌也在加速。根據網貸之家的調查統計,近期出現問題的P2P網絡貸款平臺數量加速上升,64家“問題平臺”多數上線4個月就出現危機,存活時間超過一年的僅1家。
“目前全國已經有500余家P2P網絡貸款平臺,盡管倒閉的平臺總量不大、知名度不高,但對于P2P行業產生的負面影響卻不小。”中國小額信貸聯盟理事長杜曉山表示。
上海一位P2P業內人士認為,隨著上線的網絡貸款平臺增加,倒閉平臺的數量也會增加,洗牌后最終可能只剩下幾十家。徐紅偉則表示:“網絡貸款平臺倒閉的情況可能還會加劇,以后可能一個月倒閉100家。”
防控風險成第一要務
“今年互聯網金融概念大熱,P2P網貸行業爆發式發展,甚至脫離了中介角色。”業內人士表示,目前P2P網絡貸款平臺發展出不同運營模式,更深地介入到借貸交易之中,無形中增加了平臺的信用風險和經營性風險。同時,高息成為網絡貸款平臺死亡的第一特征。
“P2P網絡貸款平臺最核心的競爭力就是風險控制。”北京樂融多源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董駿表示,作為今年8月份上線的P2P網絡貸款平臺,樂融多源推出的“積木盒子”產品審核通過上線的項目年化收益基本維持在10%左右。記者了解到,這與有些P2P網絡貸款平臺近20%的高收益率相比低了近一倍。
“互聯網只是展示和銷售的平臺,融資方和投資方可以公平地在平臺上進行投融資交易,平臺只是從中收取部分服務費獲益。”董駿表示,積木盒子采取把理財方和融資方對接在一起的商業模式,強調高質量低風險,原則是只提供信息服務,不參與資金交易,不參與風險,是純粹的P2P“端對端”平臺。
盡管不參與交易,作為P2P網絡貸款平臺的搭建者仍需要建立一套嚴格的風控體系,否則很可能重蹈一些倒閉P2P平臺的覆轍。董駿表示,積木盒子上線3個多月來,已成功撮合融資逾億元。為確保安全,樂融多源設計了兩重風控體系,一是引入兩家第三方擔保公司為融資方提供擔保,一旦發生壞賬由擔保公司進行賠償;二是設立互保資金池,融資方必須拿出一定比例的押金作為投資方利益的保障,同時互保資金凍結在專戶上,積木盒子會定期公布信息并接受審計。積木盒子的風險控制體系預期可以預防10%-15%違約率的體系性風險,保證投資人利益不受損失。
“倒閉的P2P平臺,多是信審環節薄弱。”這一觀點得到業內普遍認同。董駿表示,積木盒子會對項目做獨立的風險控制審核調查,通常需要3-5個工作日,實地考察項目企業,通過拍攝等方式收集資料,再通過數據中心轉化成可供分析和比對的數據,然后將這些數據帶入自身搭建的風險控制模型進行評估和判定,得出相應的風險審核結果。
“P2P平臺最核心的環節就是風險控制。”中關村互聯網金融代表性企業人人貸創始合伙人李欣賀表示,目前人人貸做風險審核和信用控制工作的人員占公司總人數的30%-40%。李欣賀坦言,與國外P2P企業相比,中國的個人信用體系還不完善,這也是當前國內P2P企業涉足線下的原因。
期待接入央行征信系統
P2P行業亂象已引起監管層關注。
10月14日,由中國人民銀行牽頭、國務院八部委組成的互聯網金融發展與監管小組赴深圳調研,聽取了第一網貸、紅嶺創投等網貸行業人士的報告。業內人士預測,網絡貸款行業的相關監管政策或已在醞釀之中。
11月25日,在由中國銀監會牽頭的九部委處置非法集資部際聯席會議上,網絡借貸被列為須高度關注的六大風險領域之一。央行相關負責人表示,應當在鼓勵P2P網絡貸款平臺創新發展的同時,合理設定其業務邊界,劃出紅線,明確平臺的中介性質。
記者了解到,作為一種新型的融資方式,目前國家對于P2P網絡貸款并沒有明確的規定,網絡貸款在運行過程中依然有很大的風險。業內人士建議,應盡快將網絡貸款公司接入央行征信系統。對此,央行副行長劉士余在今年7月舉行的“網絡信貸專題座談會”上表示,對于網貸記錄納入央行征信系統,并允許網貸企業查詢,央行研究后將上報國務院。
今年8月,由央行征信中心控股的上海資信宣布,全國首個網絡金融征信系統正式上線,網貸企業征信數據將在該系統上實現共享。業內人士分析,這可能是為以后網絡借貸納入央行征信系統做前期準備。另據了解,去年在上海成立的國內首家網絡信貸服務企業聯盟,其職責之一就是確立網絡信貸業務風險管理的基本標準,由此被業內看作是小范圍內征信信息互通共享的一種嘗試。據該聯盟成員透露,聯盟希望將網貸相關信息與央行征信系統對接,促進建立完整的網絡信貸服務業體系。
(來源: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