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內容
http://www.86xian.com 發布日期:2013-09-27 中關村多媒體創意產業園 關注度:
http://www.bjmmedia.com.cn
“你看過《島》了嗎?這游戲很不錯。”9月15日,在上海舉辦的第五屆中國獨立游戲節學生組展覽區,來自新加坡迪吉彭理工學院的Gavin Yeo對筆者說。Gavin Yeo是新加坡迪吉彭理工學院一名大四學生。本屆獨立游戲節,他和他的小伙伴帶了一款名叫《墮落:De mae 深淵》的PC游戲參賽。據了解,本屆獨立游戲節共征集到250件作品,分別來自中國、新加坡及澳大利亞等。最終,學生組比賽共有6款游戲入圍最終競賽環節。其中,中國大陸兩款、中國臺灣地區兩款、新加坡1款、澳大利亞1款。帶著對各個國家和地區游戲教育以及獨立游戲制作后備力量實力了解的興趣,筆者分別與來自新加坡以及中國大陸和中國臺灣地區的大學生獨立游戲制作團隊進行了交流。
新加坡:
缺乏大的市場格局支撐
所謂獨立游戲制作,是相對于商業游戲制作而存在的另一種游戲制作行為。獨立游戲開發者是一個游戲背后的唯一創造力量和經濟力量,沒有外部的發行商為獨立游戲提供資金,也沒有其他的實體對游戲內容進行創造性控制。
此次獨立游戲節,新加坡大學生團隊帶來的《墮落:De mae 深淵》是一款在PC平臺運行的3D版動作冒險游戲,通過辨識玩家輸入的手勢及形狀進行戰斗。該游戲由新加坡迪吉彭理工學院的Simian Softwerks團隊歷時7個月完成。目前共有11個關卡,該團隊計劃明年推出該游戲的第二個版本。
據了解,迪吉彭理工學院是一所總部位于美國華盛頓州的小型藝術學院,以游戲產業人才培育知名于業界。Simian Softwerks 團隊就讀的是該校在新加坡設立的分校。該團隊成員共有4人:1名主策劃和3名程序員!秹櫬洌篋e mae 深淵》是他們的在校課程設計作品,除了程序和策劃外,美術設計均來自本校的其他相關專業同學的支持。
據介紹,Simian Softwerks 團隊所讀年級共有3個班,每個班50人左右。該學院的教學老師都有在日本或美國知名游戲企業工作的經歷,在游戲制作過程中能夠給予他們一定的指導。但是Simian Softwerks 團隊表示,在研制《墮落:De mae 深淵》過程中遇到問題時主要通過上網查閱資料解決。在制作游戲過程中,他們并不特別依賴于老師。對于未來,團隊成員大都計劃畢業后進入游戲公司或者自己創業。但由于新加坡本地游戲公司較少,對他們而言,進入游戲行業并沒有太多的選擇機會。
中國臺灣:
學校師資配備較完善
中國臺灣地區的學生此次帶來的作品是一款名叫《創世之詩》的PC多人聯機動作游戲。該游戲由南臺科技大學多媒體與電腦娛樂科學系的“八度領域”團隊歷時8個月制作完成。該團隊共有8名大四學生,這也是他們的第3款游戲作品。
據了解,南臺科技大學多媒體與電腦娛樂科學系是以電腦娛樂設計、程序制作為主要方向的高等院系,該系學生畢業后大多進入游戲公司,或者從事電影后期制作等。目前,該系大四年級共有兩個班,每班50人左右。在研制《創世之詩》時,“八度領域”團隊同樣獲得了學校老師的支持和幫助。但就其成員所述,幫助最大的還是學校的設備和研發模塊,這給他們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對于未來發展,“八度領域”團隊中的兩人計劃進入該校的研究所讀研究生,另外一人將進入一家會展公司做3D場景設計。與新加坡的大學生團隊一樣,“八度領域”團隊在本地的成長也頗受限制。交談中,筆者能感受到“八度領域”團隊對于臺灣游戲行業的發展并不熱切,他們對于臺灣知名的游戲公司情況所知不多。
中國大陸:
非游戲專業出身者居多
本屆中國獨立游戲節比賽中,由中國美術學院畢業生劉卓洋獨立制作的手繪畫風解謎冒險游戲——《島》獲得最佳學生作品獎;南京大學軟件學院“烏賊”團隊制作的以手勢繪畫為獨特交互方式的安卓平臺即時戰略游戲——《墨水戰士》獲得優秀學生作品獎。與新加坡和中國臺灣地區的學生團隊相比,中國大陸的大學生團隊成員基本都是非游戲專業出身。
《島》的作者劉卓洋畢業于中國美術學院,這次獨立游戲節的收獲也讓這位學畫畫出身的男孩頗為振奮,他說:“這是對我將要從事的獨立游戲開發的一個最大的鼓舞!
《墨水戰士》的作者——“烏賊”團隊由南京大學軟件學院軟件工程系的5個“90后”大四學生組成。他們表示,兩年前就已經感受到了觸屏給手機游戲帶來的機會,也因此想在《墨水戰士》里嘗試一番。根據他們的設計,這款游戲在玩法上頗為創新,允許玩家用“繪畫”的輸入方式來召喚士兵,干涉戰場。該游戲擁有“實體創造系統”,玩家不僅可以繪制符號來創造士兵,還可以將自己的筆畫轉換成實體工具,參與戰斗。
談及為何只做出安卓版本,“烏賊”團隊表示無奈,原因是他們所在學院當時還無法提供iOS的開發設備和軟件。據他們介紹,學院課程屬于應用軟件的開發,并沒有專門針對游戲設計和策劃的課程。他們更多是憑借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在開發游戲。此前他們還制作了一款名為《基于腦電波解析和增強現實技術的多人互動平臺》的游戲裝置,甚至可以用腦電波控制游戲。
教育環境存差異
事實上,通過此次獨立游戲節學生組參賽情況的粗略對比,我們看到,在游戲專業教育和人才儲備方面,目前,各個國家和地區確實存在著一些差異。
首先,在正規專業教育上,新加坡和中國臺灣地區的游戲教學更加專業化,他們的學生在游戲設計和制作上擁有良好的操作條件,并能借此不斷練習。而在中國大陸地區,雖然接受過游戲制作正規化、系統化教育的人較少,但由于游戲行業門檻不高,這也讓很多擁有計算機、美術等專業背景的人士都能進入到游戲行業中。而正是背景的多元化,也令中國大陸的學生擁有更強的創新能力。至少從本屆獨立游戲節的表現來看,中國大陸地區大學生的作品更有特點,不論是《島》還是《墨水戰士》,都令人眼前一亮。
其次,當地市場容量的大小對于大學生的眼界和意識影響頗大。新加坡和中國臺灣地區雖然在游戲教育上更加專業化和正規化,但是當地游戲市場格局遠不能與中國大陸地區相比。中國大陸學生在游戲行業獲得的發展機遇,也要遠高于新加坡和中國臺灣兩地。此外,相較于中國大陸和臺灣地區,新加坡學生由于自小接受英文教育,能夠熟練使用英語,這給他們進入國際市場帶來了一些便利。
談到獨立游戲在中國的發展前景,劉卓洋表示:“雖然目前國內的獨立游戲還處于起步階段,創作環境也有限,但是看到許多執著的獨立游戲開發者一直在努力尋找國內獨立游戲發展的道路,嘗試讓更多的玩家了解并接受獨立游戲,同時不斷地提升自己的游戲設計水平,感覺還是很有希望的。相信國內的獨立游戲在大家的努力下一定會變得越來越好。”
對于自己的獲獎作品《島》,劉卓洋表示將進行商業化嘗試。他說:“雖然做獨立游戲的動力很大程度上是緣于對游戲的熱愛,但如果想實現良性發展,繼續做出更好的游戲,還是需要有一定的收入的。對于《島》來說,目前的游戲質量還未達到商業化的水平,還需要努力,希望有一天我的游戲能出現在貨架上!
(來源:中國文化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