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內容
http://www.86xian.com 發布日期:2013-05-22 中關村多媒體創意產業園 關注度:
http://www.bjmmedia.com.cn
實現中國夢,文化產業能做什么?
從第九屆深圳文博會的會場內外,記者既感受到文化產業蓬勃發展的勢頭,也感受到文化產業不僅是個產業,而且具有提升幸福指數、傳播正能量的社會效果。文化產業,正在為中國夢凝聚精神動力。
豐富文化生活 提升幸福指數
文博會會場內,那些與百姓現代生活相關的創意產品總能吸引參觀者的眼球,會動的油畫、新穎的瓷器……古為今用的老玩意兒、融入現代設計的傳統技藝,加上科技的注入,讓參觀者觸摸到“生活藝術化,藝術生活化”的魅力。
會場外,由深圳華僑城國際傳媒演藝有限公司制作的大型多媒體音舞詩畫《國風》,給參加文博會的觀眾上了一堂生動的“觀摩課”--精致唯美的舞臺,炫彩變幻的燈光,婉轉動人的音樂,風情萬種的舞姿,恰到好處地貫穿著“琴棋書畫”的主題,讓傳統中國文化與現代高科技相結合,深厚的文化內涵與新穎的表現手法相結合。
凝心靜氣地欣賞80分鐘的演出,接受了一場完美的視覺享受,更沉浸在一場“中國風”的精神盛宴中。散場后,觀眾們贊不絕口,受到感染的孩子們更情不自禁地模仿演出中的舞蹈表演嬉戲起來……一臺演出,帶給他們美的享受和熏陶,豐富了精神生活。
文化,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目前深圳市有圖書館近400座,基本覆蓋所有社區,“圖書館之城”將讓市民喜愛閱讀,增加文化內涵;深圳市有鋼琴的家庭不下10萬,鋼琴家李云迪、陳薩、左章等在國際揚名,“鋼琴之城”使市民提高藝術素養;全國80%的設計人才云集深圳,他們幾乎獲得過世界上所有頂級設計賽事和國際展覽的獎項,“設計之都”更能讓市民參與到創意產業中,激發創造力和想像力。建成“兩城一都”,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比翼齊飛,既豐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幸福指數,又將實現“文化沙漠”變成“文化綠洲”的夢想,大大彰顯深圳的城市個性。
做大做強產業 促進經濟轉型
湖南團1500多人、貴州團1000多人,在第九屆深圳文博會的參展團中,這兩個團可謂“陣容龐大、熱情最高”,也足以證明“文博會”品牌的影響力。
的確,“文博會”和“高交會”這兩個全國展會,是深圳的兩個“金字招牌”,更是深圳經濟轉型的兩個“引擎”--文化和科技恰如兩翼,將促進深圳新的騰飛。
融合文化和科技的“設計產業”已成為深圳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目前,從延伸設計產業鏈到提供“設計外包”服務,深圳工業設計占全國市場份額的六成,深圳工業設計企業還“跨界又跨國”,正向著全球設計版圖進軍,繼續做大市場份額。
能耗少、使用資源少的文化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位置越來越重了,對經濟轉型的作用也越來越大。在文博會主場館北京團的展區內,首都博物館的多款藝術衍生品、朝陽規劃藝術館制作的國內首個3D影片城市紀錄片,擁有京城百工坊的北京金一文化公司的《傳世名畫手工彩雕系列之百駿圖》等精彩文化產品紛紛亮相。以“金融創新助力文化貿易”為主題,北京團展區內中國工商銀行北京市分行、中國民生銀行、北京銀行分別推出自己的文化金融產品,并在現場與國家體育場有限責任公司、四達時代、星網訊通公司等簽訂貸款及授信協議,合同金額達26.5億元。
隨著社會力量的參與、產業實力的增強,這樣數十億元的大訂單將越來越多,文化產業離“做大做強”的夢想也越來越近。今年“文化企業30強”總的主營收入首次超過2000億元大關,達2047億元,比上屆增長28%,也表明文化企業總體實力更強。
傳播中國文化 提升文化軟實力
“會說我們的語言,情節也很吸引人”,斯瓦西里語版的中國電視劇《媳婦的美好時代》,在非洲的坦桑尼亞播出時,非常受歡迎。
《媳婦的美好時代》在非洲傳播的成功,給中國的文化貿易以新的啟示:從當地百姓的需求出發,用他們能夠聽得懂的話、能夠接受的方式來制作內容,這樣才能使中國的文化產品真正走進國外的家庭,進而傳播中國文化,說明和介紹中國的價值觀。
2005年以來,中國的文化貿易呈現出良好的態勢,文化產業的進出口規模持續擴大。文化服務的進出口從17.91億美元,增長到87億美元,年均增長了25.3%;文化領域的境外投資合作邁出重要步伐,一批廣電、演藝、出版發行領域的企業到世界各地投資興業,有效拓展了中國文化產品和服務的境外營銷渠道。
“我國文化產業的走出去還處在起步階段,文化的對外投資才剛剛起步,可是,已經顯現出強大的生命力,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文化部文化產業司副巡視員施俊玲建議,要大力為文化企業營造走出去的良好內外部環境,要逐步建立文化、商務、外交、旅游的跨部門協調機制,努力增加文化貿易的份額,向世界廣泛傳播中國文化,提升文化軟實力。
(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