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內容
http://www.86xian.com 發布日期:2012-02-28 中關村多媒體創意產業園 關注度:
http://www.bjmmedia.com.cn
2月22日,科技部發布《現代服務業科技發展“十二五”規劃》,工信部發布《新材料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2月24日工信部再發包括《肉類工業“十二五”規劃》在內的四行業“十二五”發展規劃。與此同時,多家媒體報道,風電行業,一方面因入網難,去年有約20%的風電被浪費,另一方面,因一期工程至今尚未啟動,故原本于近期舉行的海上風電二期特許經營權競標暫不舉行。作為經濟轉型的重要戰略,新興產業規劃固然令產業振奮,但如何將政策與市場平順接軌,如何將規劃完整連續執行,還需群策群力。
電子信息制造業 銷售收入年均增速10%
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在2月24日發布了《電子信息制造業“十二五”發展規劃》。《規劃》指出,“十二五”期間,中國規模以上電子信息制造業銷售收入年均增速保持在10%左右,2015年超過10萬億元;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超過12%;電子信息制造業中的戰略性新興領域銷售收入年均增長25%。此外,《規劃》還針對專業領域提出了具體要求和目標。
實現目標不難
“只要做好相關的保障工作,要實現上述目標并不難。”正略鈞策管理咨詢顧問王丹青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國家規劃只是指導性目標,主要是根據國家發展戰略要求所制定,并不完全依據市場形勢來判斷。目前的電子信息產品市場既有機遇也有挑戰,因此,國家提供相應的鼓勵、支持和刺激政策顯得至關重要。
在談到制約中國電子信息制造業發展的不足時,北京郵電大學信息產業政策與發展研究所所長闞凱力對《國際金融報》記者指出,盡管在電子產品的產值上,中國居世界首位并將可能繼續保持領先,但一直以來,產品的自主研發與創新都阻礙著產業規模及產品價值的形成。
對于這樣一種現象,《規劃》明確指出,要提高企業競爭力,促進產業升級。在“十二五”期間,將形成5到8家銷售收入過千億元的大型骨干企業,努力培育銷售收入過5000億元的大企業。打造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特色鮮明、配套合理的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和產業園區。
與此同時,在產品創新方面,《規劃》指出,百強企業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比重超過5%;信息技術領域發明專利申請累計總量達到130萬件左右。此外,在集成電路、新型顯示器件、關鍵元器件、重要電子材料及電子專用設備儀器等領域攻克一批核心關鍵技術難關。
個別與整體并重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規劃》還進一步細化了對行業的指導,其中重點還提出了三份子規劃:《電子基礎材料和關鍵元器件“十二五”規劃》、《電子專用設備儀器“十二五”規劃》以及《數字電視與數字家庭產業“十二五”規劃》。
在王丹青看來,電子材料和元器件是產業的基礎,決定著產業技術的高度,需要重點投入;電子專用設備儀器則是為了滿足專業化的市場需求。而數字電視與數字家庭產業主要是為了推動市場消費。重點提出發展這三者將有助于夯實產業發展基礎,推動產業結構調整。
王丹青特別指出,電子信息產業與其他行業都具有很高的關聯度,究其自身來說,產業的上下游也存在密切的關系,國家可以鼓勵或打造相關的行業聯盟,通過推動全產業鏈的一體化運作,最大程度地帶動消費市場,創造更大的產業價值。
此外,《規劃》對節能環保也做出了嚴格的要求。對于產業升級與創新的種種規劃,闞凱力指出,由于涉及到電子信息制造業的企業多數是中小企業,而不是由壟斷推動,因此,在發展的過程中,政府應加強經濟政策對這些企業的扶持,并刺激消費市場的需求,但不可直接干預,務必發揮“政府調控市場,市場引導企業”的功能。
太陽能光伏業 發電成本下降到每度0.8元
2月24日,工信部正式發布《太陽能光伏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規劃》提出,“十二五”期間要形成1家年銷售收入過千億元的光伏企業,3-5家年銷售收入過500億元的光伏企業;3-4家年銷售收入過10億元的光伏專用設備企業。
據了解,近年來,中國光伏產業規模迅速提高,市場占有率穩居世界前列。“十一五”期間,太陽能電池產量以超過100%的年均增長率快速發展。同時,產業基礎逐步牢固,產品質量穩步提高,節能減排成效明顯,生產設備本土化水平不斷提高。
《規劃》認為,“十二五”期間,中國光伏產業將繼續處于快速發展階段,面臨著大好機遇。一方面,各主要發達國家均從戰略角度出發大力扶持光伏產業發展,通過制定上網電價法或實施“太陽能屋頂”計劃等推動市場應用和產業發展;另一方面,國際各方資本也普遍看好光伏產業,行業內眾多大型企業紛紛宣布新的投資計劃,其他領域的多種市場資本也在進入光伏行業。
不過,挑戰總是與機遇并存。《規劃》指出,中國太陽能電池產品多數出口海外市場,產業發展受金融危機和海外市場變化影響很大,對外部市場的依存度過高,面臨國際經濟動蕩和貿易保護的嚴峻挑戰。
“在此背景下,加速國內市場的開拓是當務之急,也是國內光伏企業走出困境的重要依托。”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此前,多位國內光伏企業的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坦言,影響國內市場拓展的一個主要因素是上網電價。為此,《規劃》也明確指出,太陽能電池及光伏系統的成本持續下降并逼近常規發電成本,仍將是光伏產業發展的主題。
按照《規劃》,到2015年,光伏組件成本下降到7000元/千瓦,光伏系統成本下降到1.3萬元/千瓦,發電成本下降到0.8元/千瓦時,光伏發電具有一定經濟競爭力;到2020年,光伏組件成本下降到5000元/千瓦,光伏系統成本下降到1萬元/千瓦,發電成本下降到0.6元/ 千瓦時,在主要電力市場實現有效競爭。
集成電路產業 “十二五”末規模翻一番
工業和信息化部網站2月24日發布《集成電路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提出到“十二五”末,集成電路產業規模再翻一番以上,關鍵核心技術和產品取得突破性進展,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
“十一五”期間,產業規模持續擴大,產量和銷售收入分別從2005年的265.8億塊和702億元,提高到2010年的652.5億塊和1440億元,占全球集成電路市場比重從2005年的4.5%提高到2010年的8.6%。同時,創新能力顯著提升,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企業實力明顯增強。
工信部預計,到2015年,國內集成電路市場規模將超過1萬億元。為實現集成電路產業健康持續發展,工信部提出,到“十二五”末,集成電路產量超過1500億塊,銷售收入達3300億元,年均增長18%,占世界集成電路市場份額的15%左右,滿足國內近30%的市場需求。
行業結構進一步調整,加強產業鏈上游建設,芯片設計業占全行業銷售收入比重提高到1/3左右,芯片制造業、封裝測試業比重約占2/3。芯片的先進設計能力達到22納米,開發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芯片,國內重點整機應用自主開發集成電路產品的比例達到30%以上。
同時,將繼續強化以長三角、京津環渤海和泛珠三角的三大集聚區,以重慶、成都、西安、武漢為側翼的產業布局,建成一批產業鏈完善、創新能力強、特色鮮明的產業集聚區。
(來源:國際金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