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內容
http://www.86xian.com 發布日期:2011-12-23 中關村多媒體創意產業園 關注度:
http://www.bjmmedia.com.cn
中國文化報記者曲曉燕報道:作為“十二五”開局之年,2011年我國文化產業依然保持了高速增長的態勢和較高的熱度。與此同時,一些新問題也浮出水面:未來,文化產業如何在保持較高增長速度的同時進入高質量增長期?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的特色突破路徑在哪里?文化產業在我國“四位一體”的總體發展布局中能發揮多大的作用?簡而言之,中國文化產業的縱深化發展方向在哪里?
目前,中國文化產業開始走上一條以重大戰略性政策推動為主線,以構建產業體系從而轉變發展方式為主題的全新路徑。
推動文化產業成為支柱性產業
十七屆六中全會開啟了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的全新時代,確立了文化產業在整個文化建設乃至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中的戰略性地位。會議指出,要“加快發展文化產業、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這是繼去年10月18日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和今年3月14日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通過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之后,在國家層面再次提出“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
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對文化建設地位和作用的把握和整體部署,開啟了文化產業發展方式轉變的序幕。當前我國文化產業不僅是新的經濟增長點、經濟結構戰略調整的重要支點、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其本身也存在著發展方式轉變的問題,必須走上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的發展道路。對此,《決定》在4個方面進行了部署,一是構建現代文化產業體系,二是形成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文化產業格局,三是推動文化科技的創新,四是擴大文化消費。
多措并舉推動和扶持文化產業發展
延續我國政府對文化產業發展的高度重視和扶持,今年以來,有關政府部門出臺了多項與文化產業有關的政策措施和扶持手段,而且表現出了定位清晰、方式創新,以及體系化建構的特點,即不再以單一的扶持手段為主,而是以構建全面的服務體系為重點,通過制定政策、創造環境、搭建平臺相結合的方式,創新推動和扶持文化產業發展的手段。
今年3月,文化部聯合保監會出臺了保險業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的相關文件。至此,關于金融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的相關政策已經形成與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的全面合作,加上文化產業投融資公共服務平臺的建成,已經形成了一個對文化產業發展進行金融支持的完整體系。在此政策體系的推動下,今年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的金融創新工具和產品層出不窮,版權質押等也實現了零的突破。在推動動漫產業發展的過程中,國家重點產業園區的建設和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的搭建成為重點工作,繼續通過動漫企業認定為相關企業減輕稅負,通過創立動漫精品工程創新對動漫產業進行資金扶持的手段,既引導了創作方向,也為企業參與市場競爭創造了更好的環境。
文化產業的發展進一步得到地方政府的重視,在今年上半年各地召開的兩會中,文化產業都成為重點和熱點話題,我國大部分省區市都召開了由地方最高級別領導主持或參加的推動文化產業發展的專門會議,對各自區域的文化產業發展進行了資源梳理、特點總結和發展規劃,體現出東部地區以大城市為中心、以新興產業門類為主的文化產業發展特點,中西部地區以區域文化資源為基礎、以特色為主導的跨越式文化產業發展路徑。
今年我國各地政府對文化產業的扶持力度仍然維持在較高水平,不僅表現為文化產業扶持資金的規模擴大,很多地方還相繼成立了資金規模更大、資金投放效率更高的文化產業發展基金,嘗試用市場化的手段調配資源、扶持產業發展。
與其他產業融合趨勢明顯
剛剛經歷了“十一五”時期高速增長的文化產業,已經初步具備了和其他產業融合的基礎和條件。
今年以來,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高科技產業,乃至制造業的融合趨勢都表現得更加明顯,文化產業的服務性功能更加突出,溢出效應開始受到更多的重視,并由此帶來了文化企業的升級改造和集約化發展。
目前,文化旅游業已經成為旅游業的一個龐大分支。今年僅全國各地舉辦的各類文化旅游節就有幾十個,充分顯示了旅游業對于挖掘景點文化內涵的重視和實踐。隨著文化企業規模增長,科技因素越來越成為推動文化企業發展的主要動力,如演出院線管理、動漫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等已經成為推動各自所在的文化產業門類發展的重要手段。此外,作為一個制造業大國,我國文化產業對制造業的提升和拉動在今年表現得非常明顯。在今年11月舉行的北京文博會上,大量制造業企業的參會充分顯示了文化要素對于傳統制造業升級換代的帶動作用。
在產業融合發展的同時,借助其他產業的經驗和實力,文化企業也顯示出了升級改造和集約化發展的特點。今年以來,我國又有一批文化企業實現了上市,股市當中的文化傳媒股板塊已經形成。這些上市文化企業大都來自于文化與其他產業結合的“邊緣”地帶,比如新媒體領域等。
進入“十二五”時期,文化產業在保持較快發展速度的同時還應追求較高的發展質量。我國文化產業發展方式的轉變將指向何處,值得關注和期待。
(來源: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