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內容
http://www.86xian.com 發布日期:2013-11-14 中關村多媒體創意產業園 關注度:
http://www.bjmmedia.com.cn
第四屆中國信息安全法律大會11月8日在上海舉行,圍繞“隱私、可信、協同、保障”主題,共同探討“后棱鏡時代”的信息安全戰略與法學理論。
與會專家表示,信息安全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各方協同努力,國家、政府、企業和個人都應當秉承基本理性和審慎態度,共同承擔保障信息安全的時代任務。
信息安全風險日益加重
當今社會,網絡信息無處不在,人們對互聯網的依賴程度日益加大。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國網民規模達到5.91億,其中手機網民達到4.64億,占比上升至78.5%。
目前,利用網絡從事侵害公民個人信息等活動依然猖獗,此外,今年的斯諾登案件,披露了美國情報機構的棱鏡監控計劃,其涉及面之廣,影響力之強,使全世界各國都重新審視信息安全和公民隱私安全問題。
西安交通大學法學院黨委書記彭滬生表示,當前,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新技術應用催生了新的風險威脅,IT供應鏈的全球化發展使得不安全和惡意的IT產品與服務具有更多的滲透渠道,關鍵基礎設施對信息技術的高度依賴增強了自身的脆弱性。
公安部第三研究所所長胡傳平指出:“以網絡應用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和服務正在加速社會的轉型和質變,信息安全已經超越信息通信和媒體的傳統范疇,成為關系國家安全、社會穩定和個人隱私等核心利益的關鍵空間。”
與會專家認為,隨著信息安全訴求日益迫切,通過技術和立法建立安全可信的外部環境,正成為貫穿信息安全始末的重要命題。
促進信息安全與法律的融合
中國云計算安全政策與法律工作組在會上發布了《中國云計算安全政策與法律藍皮書(2013)》,為規劃國家云計算戰略提出法律改革框架。
發布者表示,一些媒體對棱鏡事件進行邏輯演繹,把棱鏡系統所具有的侵犯個人隱私的潛在能力和風險,與事實上的大規模侵犯隱私混為一談。在國家安全處于危險時,經過履行相應的法律手續和行政授權,類似棱鏡這樣的系統,應該能夠迅速鎖定具體目標,全面深入實時地進行監控,就像人們所熟知的網絡搜索系統,必須時時刻刻盡其所能找到一切數據來源,將其整理索引以待查詢。
因此,云計算和大數據發展的關鍵,也在于如何用政策和法律規制其安全地發展。
該工作組建議,對于中國云安全政策法律立法,應對云計算數據分類進行規制,根據云計算所涉及的不同種類,來決定在何種情況下應該自由流動或者限制流動;判斷現行法律的差距,有必要將國家信息安全法律的現狀與云計算安全風險的規制要求進行比較,法律修正僅限于那些對云安全風險未能涵蓋或者打擊力度不夠的范疇;另外,目前個人信息保護立法的沖突已經趨于明顯,云服務商在不同國家要遵守不同程度的個人信息和隱私保護法律要求,因此各國應當加強國際合作,促進各國隱私法的融合。
探討建立網絡安全的國際公約
上月中旬,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信息社會倫理全球專家會議在拉脫維亞首都里加召開,旨在推動各國更加重視互聯網和其他新興信息通信技術帶來的倫理問題,探討多方參與的問題解決模式,并努力就信息社會倫理準則達成共識。
與會專家認可此類對于建構規則的探索,認為各國在保障自身權利和本國國民合法權利的同時,應探討建立網絡安全的國際公約,并就此提出設想,認為應包括保障網民在網絡空間的基本權利、體系化保障網絡安全的全新規則、尊重各國主權、約束網絡空間中的國家行為、強化國際合作幾個核心準則。
據了解,中國信息安全法律大會已成功舉辦三屆,探討當下信息安全方面的熱點法律問題。本屆大會由中國信息安全法律大會組委會主辦,西安交通大學和公安部第三研究所共同承辦。
在大會的專題討論階段,還圍繞“網絡安全監管與執法”和“新技術新應用下的信息保護”兩大熱點話題進行了深入研討,內容涵蓋云計算安全標準與法律政策、網絡空間安全法律保障機制、網絡社會的法律治理等信息安全法律相關的國際前沿和熱點領域。
(來源:光明網)